谚语故事
在日常的学习、工作、生活中,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谚语吧,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。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谚语吗?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谚语故事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谚语故事11、吃力勿讨好,阿旺炒年糕
宁波谚语。喻卖力干活 ,但得不到赞赏。宁波的男子名字中多“旺”,凡名字中有“旺”者,小名就被叫作“阿旺”。传统的宁波习俗中,保持着“男主外,女主内”的习惯,即男子不做家务。炒年糕须用慢火,心急而又不善于家务的男子不懂炒年糕的窍门,会以旺火炒年糕,年糕肯定会炒焦。他出了力气不但得不到表扬,还会遭到妻子的臭骂。由于“火旺”和“阿旺”谐音,于是原“火旺炒年糕”就讲作“阿旺炒年糕”。
2、头悬梁
东汉时候,有个人名叫孙敬,是著名的政治家。他年轻时勤奋好学,经常关起门,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。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,常常是废寝忘食。读书时间长,劳累了,还不休息。时间久了,疲倦得直打瞌睡。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,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。古时候,男子的头发很长。他就找一根绳子,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。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,头一低,绳子就会牵住头发,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, 马上就清醒了,再继续读书学习。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。
锥刺股
战国时期,有一个人名叫苏秦,也是出名的政治家。在年轻时,由于学问不多不深,曾到好多地方做事, 都不受重视。回家后,家人对他也很冷淡,瞧不起他。这对他的刺激很大。所以,他下定决心,发奋读书。准备一把锥子,一打瞌睡,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。这样,猛然间感到疼痛,使自己清醒起来,再坚持读书。 这就使苏秦 刺股 的故事。
3、瞎子打灯笼
一个盲人到亲戚家做客,天黑后,他的亲戚好心为他点了个灯笼,说:“天晚了,路黑,你打个灯笼回家吧!”盲人火冒三丈地说:“你明明知道我是瞎子,还给我打个灯笼照路,不是嘲笑我吗?”他的亲戚说:“你犯了局限思考的错误了。你在路上走,许多人也在路上走,你打着灯笼,别人可以看到你,就不会把你撞到了。”盲人一想,对呀! 局限思考是从自己的角度思考, 整体思考是你把自己放到整个环境中去考虑。系统地思考问题,就会发现,你的行为会对别人产生互动。
4、君子报仇,十年不晚
君子:泛指品德高尚的人。指有志之士报仇雪恨不必性急,等待时机再动手。 出自史记。范雎蔡泽列传记载,秦王三十六年,范雎被人陷害,魏齐疑他谋反,将他打的半死。于是范雎离开自己的家乡游说秦王。受大用。秦王四十六年,范雎杀掉齐魏。
5、一个和尚挑水喝,两个和尚抬水喝,三个和尚没水喝
山上有座小庙,庙里有个小和尚。他每天挑水、念经,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,生活过得安稳自在。不久,来了个高个和尚,和他一起去抬水,这样总算还有水喝。后来,又来了个胖和尚。从此谁也不挑水,大家各念各的经,各敲各的木鱼。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,打翻烛台,燃起大火,三个和尚这才一起奋力救火 。从此三个和尚齐心协力,水自然就更多了 。
6、说曹操曹操就到
汉献帝在李催与郭汜火拼时曾一度脱离险境,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后继续追拿汉献帝,有人献计推荐曹操,说他平剿青州黄巾军有功、可以救驾,然而信使未出时联军以杀到,眼看走投无路之际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军“保驾”成功,后将李郭联军击溃,曹操被加封官爵。故有“说曹操,曹操到”之说。
7、三个臭皮匠,赛过诸葛亮
话说有一天,诸葛亮到东吴作客,为孙权设计了一尊报恩寺塔。其实,这是诸葛亮先生要掂掂东吴的份量,看看东吴有没有能人造塔。那宝塔要求可高啦,单是顶上的铜葫芦,就有五丈高,四千多斤重。孙权被难住了,急得面黄肌瘦。后来寻到了冶匠,但缺少做铜葫芦模型的人,便在城门上贴起招贤榜。时隔一月,仍然没有一点儿下文。诸葛亮每天在招贤榜下踱方步,高兴得直摇鹅毛扇子。 那城门口有三个摆摊子的皮匠,他们面目丑陋,又目不识丁,大家都称他们是丑皮匠。他们听说诸葛亮在寻东吴人的开心,心里不服气,便凑在一起商议。他们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,终于用剪鞋样的办法,剪出个葫芦的样子。然后,再用牛皮开料,硬是一锥子、一锥子地缝成一个大葫芦的"模型。在浇铜水时,先将皮葫芦埋在砂里。这一着,果然一举成功。诸葛亮得到铜葫芦浇好的消息,立即向孙权告辞,从此再也不敢小看东吴了。“三个丑皮匠,胜过诸葛亮”的故事,就这样成了一句寓意深刻的谚浯。
8、此地无银三百两
古时候,有个叫张三的人,他费了好大的劲儿,才积攒三百两银子,心里很高兴。但他总是怕别人偷去,就找了一只箱子,把三百两银子钉在箱中,然后埋在屋后地下。可是他还是不放心,怕别人到这儿来挖,于是就想了一个 巧妙 的半法,在纸张上写道:“此地无银三百两”七个字,贴在墙角边,这才放心地走了。谁知道他的举动,都被隔壁的王二看到了。半夜,王二把三百两银子全偷走了。为了不让张三知道,他在一张纸上写道:“隔壁王二不曾偷”贴在墙上。张三第二天早上起来,到屋后去看银子,银子不见了,一见纸条,才恍然大悟。
9、玉不琢不成器
如果玉不琢磨,就不能制成器物;如果人不学习,也就不会懂得道理。然而玉做的东西,它有固有的好本质,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,它的特性也不会受到损伤。人的本性,会因为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改变。 从前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,有一天,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块还没有琢磨过的玉石,于是他便把这玉石呈现给当时的楚厉王。没想到,宫里的玉匠竟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,厉王一生气,命令部下把卞和定了罪。 厉王死后,武王继位,卞和又将这玉石献给武王,可是,仍然遭到了被定罪的命运。 卞和失望的抱着石头,在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。文王即位后知道了这件事,便将卞和请进宫来,命令玉匠把这块石头好好打造一下,发现果然是一块上等的美玉,于是便将它命名为“和氏璧。” 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,一块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、打造,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,所以人类也许要良好的教育,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。
10、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
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,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。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,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,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,李白深受感动,从此就用功读书,终于成为文豪。
11、孟母三迁
孟子三岁丧父,由其母亲抚养成人。小时候住山东邹县城北二十五里的马鞍山下,村名叫范村,村不远有一片墓地,出殡的人群常从孟子家门口经过,於是孟子就模仿送殡的人,孟母看见了,认为「此非所以居吾子也」,就把家搬到城国北部的庙户营。可是这裏街上相当繁华,东部住一个杀猪屠户,孟子就学屠户的样子,整天嬉戏。孟母感到这裏也不宜培养孩子,便又移居於「学宫之院」,即县城南门外子思书院旁。从此,孟子被琅琅的读书声所吸引,孟母甚喜,就把孟子送进了这所学宫读书,他勤奋读书,终成大儒。
谚语故事2——船到桥头自然直
中国古语有 船到桥头自然直 的说法,这个论点或多或少说明了一个道理:任何事情都是有转机的。
其实这个“现象”很简单:船横着的时候受到水的大面积力量的冲击就发生了偏转,受到的作用力沿水流的方向,故船沿水流方向前进形成保持直向的受力稳定形状了。
生活中亦是如此,许多的事情很微妙,常让人难以真正去透澈了解,但是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发展;譬如说小时候常常听到长辈们说:『船到桥头自然直』,我总觉得这种想法很消极、甚至很阿Q,谁能保证船到桥头自然直呢?然而随著年龄的增长,我发现这句话还真有几分道理;上班族朋友们如果也能体会到这个道理,一定有助于在工作和学习中放松心情。
——三月不知肉味!
孔子听韶乐,喜爱之极,说:“三月不知肉味!”也是一句夸张的话。肉对孔子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,孔子收学费,收的就是肉干(束修)。但他听了美妙无比的韶乐之后,整个身体,很长一段时间都被韶乐所带来的愉悦和回味所占据萦绕,他可能会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,浮想联翩;也可能就是发呆,什么想不起来,但身心是舒坦的、宁静的、甜美的,感到极大的安慰和平衡,所以,他感慨道:“三月不知肉味!”——孔夫子,真赤子之心也!
——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
很久以前,有兄弟二人,老大叫青山,老二叫红山,祖祖辈辈在山中烧炭为生。他们的父亲临终前把世代相传的那座山林分给了兄弟二人。
弟弟红山年轻,父亲就分给他树木茂密的西岗,那里的木头能烧出上等的木炭,而分给哥哥青山的东岗却树小林稀。
红山非常勤劳,夜以继日地苦干,过了几年就挣下了一笔家业,生活幸福美满。但幸福中的不幸是,西岗的树木被红山砍得精光。
青山分到东岗后,并不怪父亲偏心。他仔细研究了东岗的树木状况,制定了周详的计划:先砍伐不成材的树木,然后栽新苗补足,岗下种田,草坡养羊。虽然收入少,日子清贫,但由于他有长远的眼光,所以几年后,树苗成材,庄稼成片,牛羊成群。不管夏天洪水多大,因为山上有密密的树木阻挡,农田安然无恙。
而红山呢,由于山上的树木被伐光了,一有洪水,泥沙俱下,甚至发生泥石流,把后来刚栽的树苗、庄稼也冲毁了。红山没有办法,只好向哥哥青山求助。
青山拍拍红山的肩膀,意味深长地说道:“吃山靠养山,不广种怎能丰收呢?”
——老牛舐犊之爱
汉朝末年的时候,一个大官叫杨彪,他有个非常聪明的儿子名叫杨修,在宰相曹操手下做官。
有一天,曹操的新花园修好了,曹操看后,什么也没说,只在门上写个“活”字就走了。大家都不懂他的意思,杨修却笑着说:
“丞相是嫌门太阔了!”原来“门”中加个“活”字是“阔”。于是人们便将门改小了些,曹操看后很高兴。
又有一次,西凉有人送了一盒酥糖来,曹操在盒上写了“一合酥”三个字,大家又不懂是什么意思,杨修笑道:“如果把合字拆开来读,就是‘一人一口酥’,我们大家分了吧于是一人一口吃了。曹操知道后,口头虽夸他聪明,心里却很忌惮他。
曹操是个心胸狭窄的人,常常怕人暗害他,就对人说:“我梦里喜欢杀人,因此我睡着了,你们不要靠过来呀。”一天午睡时,他的被子落在地上,侍从慌忙取起给他盖上,结果曹操一剑把他杀了。又睡了过去,半天后起来,假装问:“是谁杀了他?”大家说:“是您在梦中杀的。”曹操假装伤心痛苦,命令手下好好抚恤他的家人。杨修叹气道:“丞相并没有在梦中,你真是死得糊里糊涂啊!”曹操听说后更加厌恶杨修。
杨修和曹操的小儿子曹植非常要好,他预先给曹植写了有关军国大事的答案十条。曹操每次试问,曹植都对答如流,令曹操很喜欢。后来曹操听说是杨修教的,便存了杀他之心。
这年,曹操带大军来进攻汉中,被诸葛亮连败了几次,心中很苦恼。正好有人来请示今夜的口令,曹操正在吃鸡,随口就说:“鸡肋。”杨修一听就命令左右收拾行装准备回去。左右问他原因。杨修说道:“鸡肋上没有多少肉,吃起来无味,丢掉了还可惜,所以我猜丞相是要退兵了。”曹操又一次被杨修猜中了心事,更加怒火中烧,说杨修造谣生事,扰乱军心,把他杀了。
杨修死了,他的父亲非常难过。一天碰见曹操,曹操说:“啊呀!你怎么瘦成这样了?”杨彪叹气回答道:“我还怀着老牛舐犊之爱呀!
谚语故事3用一把锋利的刀切这个烂摊子
1482年7月23日,刚满24岁的吴东升(音译)打算在街上买两斤大白菜。突然,我看到一个拥挤的地方。他看见人群中有一枚戒指。因此,他用轻巧的技巧飞过人们的头顶,降落在挑战竞技场的前方。
原来,台上站着一个美丽的女孩,而台上站着一个手臂粗壮的男人。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用麻绳系着的复杂的结。粗略地看一下并不奇怪。仔细看看是很好的。至少有90个关于这个大结的总结。小女孩和大个子男人开始比赛,看谁先解开绳结。吴东升明白这不是武术和文化的比赛。这是乔和琦的比赛!
不到五分钟,女孩就解开了所有的结。但这位中年男子只解开了30多个结。于是女孩对男人说:“对不起,我失败了。”那个中年人只好绝望地走出了竞技场。后来,姑娘对大家说:“现在只剩两个结了。如果他们失败了,这一天就结束了!”
吴东升想了很久:这个小女孩有一双水灵灵的眼睛,五官端正,皮肤白皙细嫩,身材苗条。吴东升又想:我该结婚了,我妈还没见过我女朋友呢!所以他飞到挑战竞技场。
掌声雷动。当吴东升上场时,他问道:“有什么规则吗?”听了规则后,吴东生和小女孩的比赛正式开始了。吴东升拿出匕首,割断了绳结。所以我赢了比赛。
说明:果断,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,迅速解决复杂问题。
发生在一个雨天。
我记得那个时候,我在一个大班。一天,我和妈妈带着一把伞从市场回来。我们穿过小巷,小巷里坑坑洼洼。如果你不注意你的脚,你的裤腿会被溅起的水弄脏。
风叩橄榄
乘风叩橄榄“乘风叩橄榄”,是流传于潮汕各地的俗语,也是潮汕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实事。作为俗语,它嘲弄那些乘机捞一把的不良现象或趁火打劫的不法行为。作为史实,它曾发生于盛产橄榄的地方。“乘风”的“风”,指的是台风。“叩橄榄”则是偷盗的行为。橄榄,是潮汕的土特产。潮汕橄榄品种繁多,驰名海内外的名优橄榄,有潮澄饶交界一带的乌种橄榄、潮阳金玉芦塘的三棱橄榄和揭西凤湖橄榄等。由于橄榄用途广,价值高,历来果农喜欢种植它,“鼠贼仔”也蓄意偷窃它。澄海隆都南溪村有民谣:“南溪阿妈多,无好仔弟担阿妈去卖。”橄榄与“阿妈”音近似,“阿妈”即橄榄。而担阿妈去卖的仔弟,自然不是好仔弟。“无好仔弟”指的处那些愉“叩橄榄”的“鼠贼仔”。
当地人说,收获橄榄从来都是摘取,不是“叩”。“霜降,橄榄摘落瓮。”这农谚指明两点:一说收获橄榄季节是霜降;二说收获橄榄的方法是摘。摘取橄榄还要有相当的技术。一般是用1条竹藤制成的软性长梯,每梯格约1米,最长的梯有18格,即18米。操作人把梯倚于树冠边,顺梯爬上去后,用脚夹住梯格,手抓树枝,采摘橄榄,放进身后勾篮。摘取时最怕有风,更怕大风,因风吹树枝摇,操作人有危险,同时风吹树摇橄榄掉,掉下来的橄榄易损伤,不能久藏。只有“鼠贼仔”才“乘风叩橄榄”。因为台风到来,果园无人摘橄榄,“鼠贼仔”就乘此机会,用竹竿或石头偷“叩”橄榄。
这样,风刮加偷“叩”,橄榄落满地,“鼠贼仔”偷走一部分,还剩下很多,风后园主巡查也弄不清是被风吹落,还是被人偷叩。“鼠贼仔”自以为这是其得意之作。但时日久长,终被发觉。这“乘风叩橄榄”就成了广为流传的俗语。如今,人们对于那些层层加码的乱收费等不正之风,也比如为“乘风叩橄榄”。
谚语故事
朱自清的故事 朱自清(1898年11月22日—1948年8月12日),原名自华,号秋实,后改名自清,字佩弦。中国现代散文家、诗人、学者、民...